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承载区,目前已有约4800家生物医药企业扎根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营收规模已达到2400亿元。产业规模快速壮大的同时,该区在大分子生物药、小分子化学药、诊断试剂、医学检验等细致划分领域形成了较为显著的产业优势。
为助力生物医药产业腾飞,黄埔区政策“组合拳”接连出击。7月29日,黄埔生物医药产业新政“生物医药3.0”正式对外发布。该政策细化为29条、49款,在“加速科学技术创新突破、加快药械成果转化、优化临床服务配套、鼓励产品推广应用、加强产业生态培育、强化人才资源支撑”六大板块,为产业提供全流程、全链条扶持。
其中,创新药临床研发费用最高按20%、30%、50%梯度资助,每年最高资助1亿元;创新医疗器械证每年最高扶持1000万元。此外,新增了医工结合的成果转化奖励。
生物医药产业具备潜力,但同时也对资本、人才、技术有着高门槛,属于投入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的产业。更具突破性的是金融容错机制,允许种子基金单项目100%亏损,实质是政府替资本承担早期风险。目前该区内18只生物医药子基金总规模260亿元,其中生物岛基金二期将重点押注创新药企。
中科天泽生物科学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仿生功能化、组织再生工程、表界面改性等高端生物科学技术及产业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CEO助理徐俊颖表示,黄埔的生物医药政策为公司新产品研发提供了巨大支持,其生产的仿生改性导尿管同时兼备超滑、物理抗菌与抗尿盐结晶,体内留置时间可达30天不换管,填补了临床需求的空白。
2024年,广东省发布“生物医药38条”,将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科学城生物产业基地、中新(广州)知识城生命健康产业基地纳入全省10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广州开发区采取了“以平台引企业”的策略,政府投资产业园,吸引医药巨头涌入,并带动上下游企业入驻,目前聚集了百济神州、康方生物、赛默飞、恒瑞医药等一批全球顶尖创新药企业。同时,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属地海关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全省首个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试点工作方案,加速生物医药研发物资入境。
今年7月初,广州国际生物岛试点园区在黄埔区正式揭牌。广州莱迪生命健康城、国际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安全创新港,成为黄埔区内首批“广州国际生物岛试点园区”,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受益于“一岛多园”政策,黄埔区生物医药产业进入全域协同发展新阶段。已构建“科技研发在生物岛、成果转化在科学城、生产制造在知识城”的空间分布。广州国际生物岛管委会副主任梅花表示,“一岛多园”并非简单的空间扩张,而是通过制度设计重构产业分工、通过资源整合激活乘数效应。从长远来看,生物岛计划进一步扩容升级,做强广州生物医药核心引擎,打造成为生物医药科学技术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高地。(李和英)